1、銑刀的各部分名稱
基面:通過切削刀上任意一點并與該點切削速度垂直的平面。
切削平面:通過切削刃并與基面垂直的平面。
前刀面:切屑流出的平面。
后刀面:與加工表面相對的面
2、圓柱銑刀的主要幾何角度及作用
(1)、前角γ0:前刀面與基面之間的夾角。 作用是使刀刃鋒利,切削時金屬變形減小, 切屑容易排出,從而使切削省力。
(2)、后角α0:后刀面與切削平面之間的夾角。其主要作用是減少后刀面與切削平面之間的磨擦,減小工件的表面粗糙度。
(3)、旋角0:螺旋齒刀刃上的切線與銑刀軸線之間的夾角。作用是使刀齒逐步地切入和切離工件,提高切削平穩性。同時,對于圓柱銑刀,還有使切屑從端面順利流出的作用。
3、端銑刀的主要幾何角度及作用
端銑刀多一個副切削刃,因此除了前角,后角外還有:
(1)、主偏角Kr:主切削刃與已加工表面的夾角。其變化影響主切削刃參加切削的長度,改變切屑的寬度和厚度。
(2)、副偏角Krˊ:副切削刃與已加工表面的夾角。作用是減少副切削刃和已加工表面的磨擦,并影響副切削刃對已加工表面的修光作用。
(3)、刃傾角λs:主切削刃與基面之間的夾角。主要起到斜刃切割的作用。
4、成形銑刀
成形銑刀是用于加工成形表面的專用銑刀,它的刀刃廓形需要根據被加工工件廓形進行設計計算,可在通用銑床上加工形狀復雜的表面,能保證形狀基本一致,且效率高,在成批生產和大量生產中被廣泛應用。
(1)、成形銑刀可分為尖齒和鏟齒兩種
尖齒成形銑刀的銑削和重磨需要專用靠模,制造和刃磨都較困難。鏟齒成形銑刀齒背是在鏟齒車床上鏟削和鏟磨而成,重磨時只磨前刀面,因為前刀面是平面,所以刃磨比較方便,目前成形銑刀主要采用鏟齒齒背結構。鏟齒齒背應滿足兩個條件:①重磨后切削刃形狀不變;②獲得所需后角。
(2)、齒背曲線及方程
通過銑刀切削刃上任意點作垂直于銑刀軸線的端剖面,它與齒背表面的交線稱為銑刀的齒背曲線。
齒背曲線主要應滿足兩個條件:一是銑刀每次重磨后的后角基本不變;另一是制造簡單。
能滿足后角不變的曲線只有對數螺旋線,但難以制造。阿基米德螺旋線能滿足后角基本不變,制造簡單,容易實現。所以在生產上廣泛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線作為成形銑刀齒背曲線。
由幾何學知識,阿基米德螺旋線上各點的向量半徑ρ值,隨向量半徑的轉角θ值的增減而等比例地增減。
因此,只要由等速旋轉運動與沿半徑方向的等速直線運動兩者組合,就可獲得阿基米德螺旋線。
用極坐標來表示:當θ=00時,ρ=R,(R為銑刀半徑),當θ>00時,ρ<r,< p=""></r,<>
銑刀齒背的一般方程式為: ρ=R-CQ
假設鏟刀不退回,則銑刀每轉過一個齒間角ε=2π/z ,鏟刀的鏟齒量為K,與此相適應,凸輪的升高量也應為K。為了使鏟刀能等速移動,凸輪上的曲線應為阿基米德螺旋線,故容易制造。此外,凸輪尺寸僅決定于鏟銷量K值,與銑刀直徑齒數及后角無關。只要產銷量相等,凸輪即可通用。這也是目前鏟齒成形銑刀齒背廣泛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線的原因。
當銑刀半徑R和鏟削量K為已知時,既可求得C:
當θ=2π/z 時 ρ=R-K
則 R-K=R-2πC /z ∴ C= Kz/2π
5、銑刀鈍化之后會出現的現象
(1)、從切屑形狀上看,切屑變得粗大,呈片狀,由于切屑溫度升高,切屑顏色發紫冒煙。
(2)、工件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很差,工件表面出現亮點有啃刀痕跡或波紋。
(3)、銑削過程產生很嚴重的振動,且有不正常噪音。
(4)、從刀口形狀看,刀口有發亮的白點。
(5)、當采用硬質合金銑刀銑鋼件時,常飛出大量火霧。
(6)、用高速鋼銑刀銑鋼件,如用油類潤滑冷卻時,會產生大量煙霧。